葉蘊儀《赤·色》影集 遊走情慾與藝術之間

前言:這篇文章寫於2019年,當時葉蘊儀推出純影集《赤·色》,近日這篇文章瀏覽量忽然大增,初時仍不明所以,後來看過《正義迴廊》,知道她在片中飾演其中一名陪審團成員,才大概知道原因。由於這部電影近日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,估計也因此很多人留意戲中演員,出道逾35年的葉蘊儀,她的另一面同樣值得更多人認識。

現年49歲的藝人葉蘊儀(Gloria),13歲時已被星探發掘入行,憑藉可愛形象在日韓港台走紅,九十年代初曾出版過數本寫真集。事隔廿多載,而今的她成熟有韻味,大膽演出的純影集《赤·色》不是大賣青春動人,亦非感嘆「中女羅生門」,而是以身體為媒介,開宗明義「以赤子之心呈現女性本色」,道出一個追尋自我的影像故事。

「忠於自己,有時比忠於別人更難,尤其是女性。」她在影集序言如此寫道。社交平台上,Gloria多次為女性發聲;螢幕外,近年她還有多一種身份——多媒體藝術家,而藝術家的使命,就是要透過作品來發聲,這亦是《赤·色》誕生的意義。在她看來,這不是單純的寫真集,更是一本用藝術手法探討女性自身的攝影集。「女性在生活中有諸多規限,社會普遍覺得生兒育女、賢妻良母就是既定的女性形象,也將不按照這種套路的女人視為異類。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每個女人應該朝着自己的方向發展,重新出發建立自己。」正如在許多人眼中,葉蘊儀只是一位演員及母親,其實這些年她寫過好幾本書,更成為一名藝術家。

線:象徵溝通的橋樑

影集以《赤·色》為名,究竟「赤」是紅色還是赤裸?「色」是艷色還是色相?無疑,在某些照片中她赤膊上陣,亦不乏性感誘人的畫面,遊走於情慾與藝術之間,唯美卻不意淫。影集以紅色貫穿首尾,有時她身披紅色大衣、有時則與紅色金魚共處水中,而最重要的元素是紅線。數年前,她修讀藝術碩士時的畢業論文,以中國湖南省傳統的「女書」為研究題材。過去,女子無才便是德,而女書就是姊妹之間互訴心聲的專用文字,Gloria用紅線結合女書創作成裝置藝術《家書》,作品更獲得威尼斯拉古納國際藝術獎(Arte Laguna Prize),並在當地展出。

為攝影集掌鏡的梁華生(James),曾擔任《食神》及《喜劇之王》等電影的美術指導工作,後來成為一名廣告及電影導演(如《一夜再成名》),《赤·色》是他跨界創作的首本攝影集。「葉蘊儀與我同在八十年代出道,她在台前、我在幕後,一直緣慳,直至年初經朋友認識,一拍即合。」他看到Gloria以紅線纏繞自己的照片,有種破繭而出的感覺,正好切合影集主題,因而用其貫穿《赤·色》。Gloria說,「線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連結,象徵着溝通的橋樑。」作品中的她以紅線纏繞赤裸的上半身,從身體自主出發,去勇敢面對自己。

影集以紅色貫穿首尾,有時她身披紅色大衣、有時則與紅色金魚共處水中。

尋找自我 呈現本性

梁華生坦言自己並非真正的攝影師,但多年來的美術指導及導演工作,都透過影像訴說故事。他深受日本美學影響,葉蘊儀當年也曾在日本發展,加上二人都曾是電影人,許多創作理念皆不謀而合。在日本拍攝這系列作品時,他不刻意操控畫面,反而樂於讓角色自然發揮,用相機捕捉Gloria的情緒。「拍攝時,她在不同場景演繹不同角色,然而很快就能凝聚出角色感覺,而我要做的,就是將最本性的葉蘊儀呈現出來。」

梁華生對光線及構圖的拿揑,令照片瀰漫着電影感,亦捕捉到她內斂沉寂的一面,表現出她找尋自我的蛻變過程,Gloria對此亦褒獎有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