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lisa Sighicelli 捕捉藝術品細節

在美術館看名畫固然是正經事,卻並非人人能看出個所以然,意大利藝術家Elisa Sighicelli善於以獨特的角度拍攝藝術品的局部細節,然後將相片印曬在特定材料上,在影像與媒介之間建立一種對話,同時探討物料如何影響人們的欣賞方式。

Elisa向來注重作品的呈現方式,1990年代,她在倫敦拍攝只有一扇窗亮起燈光的建築物外牆,然後以燈箱來展示相片。「攝影在拍攝一刻已成過去,而亮起的電光源卻是屬於當下的,有一種時間上的矛盾。」誠然,光線對攝影至關重要,她的作品借用不同的光源,表達過去與現在的聯繫。之後數年,她的焦點從建築物外觀轉移至室內空間,拍攝燈光、燭光、投射在窗簾的自然光等場景,最後同樣以燈箱的形式呈現。

拼貼石灰華 與雕塑對話

2005年,意大利錫耶納帕佩塞宮(Palazzo delle Papesse)邀請她在館內的當代藝術中心做展覽,她被館內的中世紀畫作所吸引,透過拍攝畫作的局部風景,將其轉化為個人作品,最後以燈箱展示,「這既是向偉大的畫家致敬,同時嘗試以當代視野去觀看作品。」

由此開始,她以獨特視角聚焦不同藝術品,甚至美術館的建築本身,作品《Untitled 9038》捕捉的是古羅馬人像雕塑的局部,人體雕塑的曲線印製在光滑的大理石上,令人頓時產生一種錯覺,它不但是大理石雕塑的重現,也是大理石的一部份。最近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為她首次在香港舉辦個展,展覽名稱「Stone Talk」正好詮釋這個意念。「名字源自pillow talk,指的是很親密的對話,在大理石與影像之間,也有一種過去與現在的緊密對話。」

對她而言,作品的物料非常重要,她曾學習雕塑,攝影只是自學成才,以此來探索物件與空間的關係。在另一幅作品《Untitled 7056》中,她將四幅人體雕塑局部的影像拼貼成作品,印製在充滿凹痕質感的石灰華(travertine)物料上,遠看時肢體動作與雕塑骨骼充滿力量美感,近看時卻不免被遍佈石灰華的裂痕及小孔吸引注意力。她的創作理念如出一轍,透過材料的質感呈現一種當下的感覺,與原有的雕塑產生對話。「我的作品沒有任何記錄的意圖、沒有故事性,我總是將拍攝對象帶出原來的處境,將它變成另一樣東西。」

緞面照片 呈現斑駁痕迹

小時候的Elisa已對順滑的布料着迷,後來更修讀紡織設計,除了大理石及石灰華,她也以緞(satin)來印製照片。「緞是絲綢的一種,它的影像有點不穩定,但卻比紙張更好地呈現光線。」在拿坡里的皮尼亞泰利別墅(Villa Pignatelli),她利用氧化的古董鏡子反射博物館的空間,而印製在緞面的照片,更好地呈現出斑駁的痕迹。

別墅裏的舊式馬車也吸引她的目光,作品《Untitled 9376》利用馬車上的車燈作為光學裝置,折射出周圍環境,顛覆物件原來的面貌,變成一幅抽象照片。在展覽現場,垂吊的緞面影像在燈光的照射下,彷彿增添金屬與玻璃的反射效果。無可否認,Elisa作品的多元呈現方式,不僅擴闊傳統攝影的展示形式,也改變人們對既有事物的觀看之道。

《Untitled 9376》

Stone Talk

日期:即日至11月21日

時間:11am-6pm(二至六)

地址:黃竹坑業發街6號益年工業大廈3樓Rossi & Rossi畫廊

原文見於果籽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