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隆香水 前衛女藝術家的溫床

科隆香水(Eau de Cologne),除了令人想起4711或Farina 1709香水,在德國,《Eau de Cologne》也曾是一本重要的藝術雜誌及展覽名稱,當今如雷貫耳的女性藝術家,Cindy Sherman與Barbara Kruger,還有已故雕塑家Louise Bourgeois與畫家Georgia o’Keeffe等,1980年代時均出現在這本前衛雜誌。這些女性藝術家個性鮮明、作風前衛、尖銳敢言,作品探討權力、藝術媒介或社會議題等,共同在《Eau de Cologne》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,是藝術界獨特而又不可多得的存在。距離最後一期《Eau de Cologne》出版三十年,掌舵人Monika Sprüth最近首次在亞洲舉辦同名展覽,開宗明義道明,「我的想法是藝術界的男女平等。」

第一二期分別以Cindy Sherman及Barbara Kruger的作品做封面。

1983年,Monika在德國科隆開設Sprüth Magers畫廊,開始代理德國及美國為主的藝術家,包括George Condo、John Baldessari、Gretchen Bender等。她其實一早意識到女性藝術家曝光率不足的現狀,經過兩年的沉澱與籌備,在1985年舉辦首次《Eau de Cologne》展覽,展出Astrid Klein、Louise Lawler以及Louise Bourgeois、Georgia o’Keeffe等女性藝術家的作品,而同名雜誌在這個名單上,還訪問了多位博物館策展人及畫廊女主人,第一期的封面是Cindy Sherman。

《Eau de Cologne》掌舵人Monika Sprüth

《Eau de Cologne》雜誌仿效Andy Warhol創辦的《Interview》雜誌,雖然製作略顯粗糙,不過內容卻非常前瞻。「我覺得好的作品是不分性別的,當時的想法是有provocation的,希望引起藝術界對女性藝術家的關注。」當下藝術界仍由男性主導,當年的情形可想而知,尤其傳統的繪畫世界,情況更加明顯。Jenny Holzer最初也從事繪畫創作,可惜作品不受重視,後來她受當時的觀念藝術影響,選擇用LED裝置來展示文字,用創新的藝術媒介走出一條康莊大道。

Cindy Sherman早期作品《Murder Mystery》。

以不同角色形象的自拍照為人所認識的Cindy Sherman,最初也是見到繪畫作為藝術媒介的侷限,才轉而從事攝影創作,不過她沒有走傳統的攝影路線,在成名作《Untitled Film Stills》之前,1976年,年僅22歲的她,便以別樹一幟的手法來創作攝影,將黑白影像以剪紙的形式來呈現一個懸疑的犯罪故事,名為《Murder Mystery》。至於Barbara Kruger的作品,同樣顛覆影像創作的定義,那幅《I shop therefore I am》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,她的作品以黑白影像混合諷刺的字句,成為藝術界的標誌性元素。1987年第二期《Eau de Cologne》封面,正是出自她的手筆,紅底白字寫着「Are we having fun yet?」,同樣擲地有聲。

Barbara Kruger作品《Untitled (Free love)》,1988年。

事隔三十多年,重新展出這些「科隆香水」藝術家,Monika坦言這些女性藝術家的存在,令當代藝術更加多元,也給予後來的女性藝術家很大的自信心。「雖然與1980年代相比,女性藝術家的創作環境已有改善,也有更多女性藝術家得到藝術界的關注,但藝術界對男性和女性藝術家的支持和資源仍有差距。」早前的metoo運動如火如荼,也令她覺得,在21世紀的當下,藝術界更需要這樣的討論,「我的想法是希望女性與男性藝術家的數目一樣,不過現在恐怕還不是。」

Louise Lawler這幅攝影作品將拍攝Jeff Koons作品的照片無限放大,令畫面扭曲,藉此來思索藝術的本質。

《科隆香水》

日期:即日至4月12日

地址: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’s地下HART Hall

2 thoughts on “科隆香水 前衛女藝術家的溫床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