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黎是很多攝影師的靈感,布列松、Robert Doisneau和Willy Ronis某程度上代表二戰後的巴黎攝影,還有Brassai、Ilse Bing、Ed van der Elsken和Izis Bidermanas等攝影師,共同為巴黎的浪漫及活力留下見證。今天是法國攝影師Robert Doisneau(1912.4.14-1994.4.1)的110歲冥壽,齊來翻閱他近半世紀的巴黎時光。


Robert Doisneau的名字總是與布列松相提並論,身為二十世紀法國攝影界的代表人物,Doisneau與布列松都以紀實攝影為人所認識,然而風格及題材上卻不盡相同。周遊列國的布列松關切世界,經常穿梭世界各地拍攝當地人的生存狀況;Doisneau則一生以他所居住的巴黎為主要拍攝對象,在日常生活中捕捉風趣幽默的瞬間。
布列松在1947年成立馬格蘭通訊社(Magnum Photos)後,曾邀請他加入通訊社,Doisneau明白自己的根在巴黎,並不嚮往國際性的拍攝任務,因此婉拒布列松的邀請,繼續留在Rapho Agency,終其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花都拍攝,至今遺下45萬張菲林底片。2012年4月14日是他的百歲誕辰,Google Doodle用他的四幅巴黎照片來紀念他,可見他在法國攝影界乃至二十世紀攝影史的重要地位。


畢業於工藝學校的Doisneau,最初學習的是雕刻及平版印刷,畢業後在廣告公司負責寫字及製圖,後來才慢慢轉向他的業餘興趣——攝影,及後曾擔任法國藝術家André Vigneau助手。1934年,他成為雷諾車廠的攝影師,拍攝工廠的流水線、汽車零件及廣告照片,可惜由於經常遲到,他在1939年遭到解僱。他後來回憶說,這段歲月既標誌著他攝影師生涯的開始,也象徵著他青年時代的結束。


之後他加入攝影通訊社Rapho Agency,直至二戰爆發後被徵召入伍,擔任士兵和攝影師,因傷緣故僅服役至1940年。在巴黎淪陷後,他利用自己的製圖及刻字技術,在這段時間為法國抵抗軍偽造文件,同時以製作明信片謀生。二戰結束後,Doisneau曾被《Vogue》雜誌聘為時尚攝影師,他把模特兒從攝影棚帶到街頭,拍攝出不一樣的時尚照片。

1950年代可說是Doisneau的巔峰時期,很多著名照片都是在這段時間拍攝,包括那幅最廣為人知的《市政廳前之吻》《Le Baiser de l’Hôtel de Ville, 1950》,這幅作品現在幾乎已成為浪漫巴黎的代名詞。當年他在巴黎街頭見到一對擁吻的情侶卻來不及捕捉,於是邀請他們再次擺出親吻姿態。兩位從事戲劇工作的情侶於是再次進行「演繹」,造就這幅浪漫經典的照片,可惜他們在九個月後分開了。
Robert Doisneau的鏡頭拍攝巴黎人的生活百態,即使在平凡的日常裏,他也總能發掘出耐人尋味的瞬間,用快門捕捉那轉瞬即逝的幽默與歡樂,例如用手擋住相機的小女孩、倒立而行的男孩們、還有人們從橋上一躍跳進塞納河……他的照片也記錄巴黎的街頭巷尾,彷彿正在觀看一齣齣靜態的法國電影,這段時間他也出版多本關於巴黎的照片,也令他幾乎與花都畫上等號。


在風靡的1950年代過後,隨著攝影畫刊銷量下降以及電視的普及,雜誌和報社的拍攝工作越來越少,他轉而拍攝商業和廣告攝影,但他仍堅持拍攝巴黎的風情,只是這些照片不及在1950年代時那般大受歡迎。不過無可否認的是,Robert Doisneau的照片的確為上世紀巴黎的魅力,留下最動人的視覺記錄。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robert-doisneau.com/en/portfolios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