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說的是一輩子,差一年、一個月、一天、一個時辰,都不算一輩子!」大家應該仍記得哥哥張國榮在電影《霸王別姬》的這句對白吧。他在戲中飾演命運多舛的程蝶衣,現實中關於程蝶衣的選角一事,同樣一波三折。
故事可能還得從《霸王別姬》的監製徐楓說起。今年72歲的她,1976年憑電影《刺客》獲得第13屆台灣金馬獎「最佳女主角」,1984年轉往幕後發展,創立「湯臣電影事業有限公司」,親自擔任電影監製。1980年代中,他先後監製由鍾楚紅及費翔主演的《竹籬笆外的春天》(1985年),以及由張曼玉主演的《黃色故事》(1987年),鍾楚紅及張曼玉都是「金牌經理人」陳自強旗下的藝人,他向徐楓推薦李碧華的小說《霸王別姬》,她閱讀過後深為感動,於是買下小說版權,李碧華還推薦由張國榮飾演程蝶衣。
當年徐楓在康城電影節觀看陳凱歌的《孩子王》後頗為震撼,於是邀請他擔任《霸王別姬》導演,二人就電影的選角進行多次詳談,她建議讓張國榮出演程蝶衣的角色,還向陳凱歌提供五部哥哥的作品錄影帶。儘管當時的Leslie已憑 《烈火青春》、《英雄本色》、《倩女幽魂》及《胭脂扣》等電影成為香港家喻戶曉的明星,但那時陳凱歌尚未認識張國榮,他一開始並不覺得哥哥適合這角色,後來他們在文華東方酒店會面後,陳凱歌也覺得程蝶衣的角色應該由張國榮飾演,但選角一事並未塵埃落定。
1989年,歌唱事業如日中天的哥哥宣布告別歌壇,不過33歲的他在紅館開33場封咪演唱會前,已落實接拍吳宇森的電影《縱橫四海》,原本他打算在演唱會及拍完這套戲後,就會移居加拿大,誰知中間王家衛也找他拍攝《阿飛正傳》。當時哥哥的檔期很滿,而且扮演程蝶衣前,還要花時間學習京劇,短時間內(四個月)肯定無法拍完《霸王別姬》。談不妥檔期後,徐楓找來憑《末代皇帝》而聲名大噪的尊龍,他有感程蝶衣與個人經歷有幾分相似,對這個角色深感興趣,加上尊龍當時的名氣,電影公司當時已決定讓他來演繹這角色,然而事情很快又出現轉折。

1991年在台灣舉辦的「亞太影展」及金馬獎,張國榮與尊龍同時現身台北,徐楓見到尊龍本人後,覺得他樣貌雖然英俊,但卻不夠柔美,於是又重新想起張國榮。為哥哥的程蝶衣角色推波助瀾的,不得不提1991年12月的《號外》雜誌,張國榮以花旦造型登上封面,負責造型的劉天蘭曾分享當年的拍攝情景,當時她有兩個造型想法讓哥哥挑選,張國榮選擇京劇花旦,那時他尚未接觸京劇,於是劉天蘭請來老師教他擺出花旦的動作姿態。全黑封面的花旦造型媚態橫生,封面標題是「反串」,徐楓及陳凱歌看到照片後均大感驚艷,於是再次與張國榮洽淡角色,還邀來李碧華幫忙說服。
其實,哥哥也有認真閱讀《霸王別姬》劇本,覺得程蝶衣的角色及電影劇本很難得,再三思考下最終推掉其他工作,接下程蝶衣這角色,《號外》雜誌的封面照片,無疑有推波助瀾的作用。為飾演京劇花旦的角色,張國榮提早前往北京,用數月時間學習京劇及發音,憑藉他在戲中的精湛演出及電影的出色故事,《霸王別姬》不僅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,還在1993年獲得法國康城影展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,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這獎項的華語電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