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ul Outerbridge 被忽視的裸體攝影師及彩色先驅

美國攝影師Paul Outerbridge(1896-1958)是裸體攝影及彩色攝影的先行者,也同樣因為這個原因,他成為上世紀其中一位最被嚴重忽視、甚至詆毀的攝影師,直到他1958年離世二十多年後,他的作品才重新被人發掘及認識,儘管姍姍來遲,但至少後人不再戴著有色眼鏡去觀看他的照片。

成功的商業攝影

Paul Outerbridge生於紐約富裕家庭,十九歲時在紐約藝術學院Art Students League學習解剖學、繪畫和美學,同時開始插畫和劇場設計的工作。1917年,美國加入一次世界大戰,他自願加入美軍服役,其間獲得攝影的經驗。退役後,他輾轉回到紐約,並在1921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Clarence White School of Photography學習攝影,開始拍攝黑白的靜物及裸體照片。他的靜物攝影注重構圖與光影,雞蛋、酒杯、花瓶、茶杯、燈泡、蔬菜、器皿等日常生活的物件,在他的鏡頭下均呈現出優雅的紋理與色調。身為一名完美主義者,他堅持以鉑金印相法來製成相片,這也令他的作品十分出色,恍如一幅幅藝術品。

短短一年間,他已在《Vanity Fair》和《Vogue》雜誌發表作品,當藝術家杜象在《Vanity Fair》見到他拍攝的衣領靜物作品《Ide Collar》,更將它撕下貼在牆上。棋盤上的白色衣領充滿美感,國際象棋愛好者杜象將其視為一件現成品藝術(Found Object)。1923年,他成功舉辦首次攝影個展,同時《Vogue》、《Harper’s Bazzar》等雜誌拍攝照片,短短幾年間已成為一名非常成功的商業攝影師。兩年後,年僅29歲的他被任命為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名譽會員,不過他並沒在倫敦發展,而是前往巴黎任職《Vogue》雜誌,與著名攝影師Edward Steichen共事。

在巴黎的日子裏,他很快與Man Ray及Berenice Abbott等攝影師成為摯友,同時也結識達利畢加索等藝術家,這對他後來的攝影風格也產生一定影響。1929年回到紐約後,Outerbridge成立攝影工作室,潛心研究彩色攝影及碳溴印相法(Carbro Process)工藝。那時,他一方面為《U.S. Camera》雜誌撰寫攝影專欄,日後更在1940年出版彩色攝影著作《Photographing in Color》。另一方面,他也為家居雜誌《House Beautiful》等拍攝封面以及彩色商業攝影,部分作品更被策展人Beaumont Newhall收錄在1937年MoMA的攝影展覽《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》中。

受爭議的裸體攝影

1930年代,那是黑白攝影被視為正宗的時代,甚少有攝影師對彩色攝影感興趣,柯達在1935年推出彩色菲林Kodachrome,令彩色攝影變得不再是高深莫測的技術。面對彩色照片的橫空出世,當時的攝影界不知如何評判,往往只將其與商業及廣告攝影聯繫起來,認為彩色攝影是庸俗而不入流的,無法可與黑白攝影同日而語。有實驗精神的Outerbridge沒有這種包袱或成見,率先大膽地運用色彩進行創作,他的彩色相片雖然在商業世界十分吃香,但在藝術攝影界卻受到輕視。

他不像那個時代的Walker Evans、Dorothea Lange等攝影師,用紀實的方法記錄美國的大蕭條,他的鏡頭是比較內向及私人的。Outerbridge醉心拍攝人體攝影,用彩色攝影探索女性軀體,他說「Nudity is a state of fact. Lewdness, to coin a phrase, is a state of mind.」雖然以今天的標準來看,他的作品充滿美感且十分前衛,然而由於法律禁止展示女性乳頭及陰毛,當時的大眾並不接受這套說辭,普遍將其彩色裸女攝影視為淫穢的影像, 硬生生地為他扣上色情的帽子。甚至乎,當時連柯達公司也拒絕處理他拍攝的菲林,還毀壞他拍攝裸女底片,令他感到無可奈何。

一位曾經備受矚目且名成利就的攝影師,就這樣在一片詆毀的罵名中,無奈被迫結束商業攝影生涯,很快消失在雜誌攝影及廣告攝影行業。及後他離開紐約到荷里活,之後搬到加州Laguna Beach,主要幫助妻子Lois Weir打理其時尚事業。1958年,他因肺癌離世,終年62歲。翌年,著名機構Smithsonian Institution曾為他舉辦個展,可惜當時的他已失去業界認可,並未引起太多關注。如果Paul Outerbridge晚出生幾十年,他大概不會遭受如此命運。 

重新被認識

1973年,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(MoMA)攝影部主任John Szarkowski在其著作《Looking at Photographs》中,僅將Paul Outerbridge的彩色照片描述為「商業插圖 」(commercial illustrations),畢竟那時的他已被許多人遺忘,如今看來當然有欠公允。三年後,John Szarkowski為攝影師William Eggleston策劃展覽,令他成為第一位在MoMA舉辦個展的彩色攝影家,彩色攝影自此才開始認真被討論及重視,及後也有越來越多拍攝彩色作品的攝影師被重新發掘出來,包括被有意忽視的Paul Outerbridge。

Outerbridge生前將作品捐給Laguna Art Museum,該博物館在1981年為他舉辦回顧展,之後人們才重新探討他在藝術界的重要性,尤其2009年在加州Getty Center舉辦的大型回顧展《Paul Outerbridge: Command Performance》,展出逾百幅他不同時期的靜物、廣告攝影及裸女影像,他對彩色攝影的貢獻,才慢慢地在攝影史上出現在應有的位置,更這位曾經世人遺忘的攝影師,重新出現在攝影界甚至大眾視野中。

2017年,著名出版社TASCHEN重新出版其攝影集同名《Paul Outerbridge》(PhotogShop有售),系統地呈現他畢生的作品。此書分為三部分,第一個章節是1920年代拍攝的黑白靜物照片,包括雞蛋、花朵、玻璃杯、燈泡等;第二部分是人像、黑白及彩色的裸女照片,可見其唯美的作品明顯受古典油畫風格影響。第三部分是彩色廣告攝影,包括產品靜物及人像,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,依然毫不過時。

·歡迎追蹤「顯影」IG(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hotogstory/)及透過Payme( payme.hsbc/photogstory )支持「顯影」繼續攝影寫作及網站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