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二創」現成影像 賦予照片新意義

來到西營盤獅語畫廊,被門口落地玻璃裏的「油畫」吸引了目光,油畫裏的男女正在對弈國際象棋,走近一看,構成畫面的黑白灰色塊,是中國藝術家王寧德在內地街頭拍攝黏貼在牆身的小廣告。踏入畫廊,還有蔡東東的攝影裝置、雷磊的圖像拼貼與短片作品,三人作品有一共同之處,「他們都以蒐集的影像素材為創作媒介,探討影像創作的新可能性。」展覽策展人兼中國攝影評論家顧錚如是說。

王寧德及助手拍攝覆蓋街頭小廣告的色塊拼貼成作品,效果有如油畫。

以「現成物」(Found object)為藝術創作媒介,最早可追溯至一百年前的達達主義,法國藝術家杜象(Marcel Duchamp)用尿兜創作而成的《噴泉》堪稱典範。在攝影界,德國藝術家Thomas Ruff三十年前開始,早已放下攝影必須以相機拍攝的成見,利用檔案負片及網絡圖片進行創作。在影像氾濫的時代,越來越多攝影藝術家摒棄相機的包袱,反而賦予「現成影像」(Found image)嶄新的視覺語言,顧錚策劃的《現像·集納》展覽便是例證。

「用攝影的方式描摹影像」

七十後藝術家王寧德的作品隱藏着某種中國特色,國內街頭時常可見違法張貼的小廣告,執法人員以灰泥或塗料覆蓋廣告,令牆身形成深淺不一的色塊。曾在《羊城晚報》擔任攝影記者多年的他,在國內多個城市拍攝了數萬張街頭小廣告,形成龐大的影像素材庫,再根據示威場面等新聞圖片或無名者的肖像,透過電腦精確拼貼出畫面,用他自己的話形容,就是「用攝影的方式描摹影像,卻獲得繪畫的效果。」這系列《無名》作品既是影像更像繪畫,近看時只是不同質地的筆觸,兩米多長的偌大畫面裏是模糊不清的塗抹內容,呈現出一種似是而非的效果,以致觀眾無法立刻辨認真偽,然而遠看時的效果卻令人嘖嘖稱奇。

雷磊《進行中7》

如果說王寧德的作品仍有拍攝成份,那麼雷磊與蔡東東則完全利用歷史素材圖片進行創作。八十後藝術家雷磊本身是一名動畫師,2013年,他與法國藝術家及收藏家蘇文(Thomas Sauvin)合作,將其在北京垃圾回收站蒐集的舊照片,重新創作成錄像作品《照片回收》,以動感的手法呈現靜態照片,作品大獲好評,更入選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。另一方面,他同樣以檔案文獻為素材,將中國官方宣傳畫報《人民畫報》裏面的影像進行重新拼貼,這些影像原本有具體的宣傳意義,然而在他的重組之下卻產生嶄新詮釋,例如2015年創作的《進行中3》,將有攝影機的畫面拼貼成作品,彷彿正在拍攝一部祖國山河的電影。

另一位七十後藝術家蔡東東曾擔任軍隊攝影師,他明顯受到杜象「現成物」的概念影響,2015年出版的攝影集《泉》,將家中收藏的舊照片進行挪用,進行對折、捲曲等,或者像展覽現場的作品《一帆風順》般,將照片置身玻璃箱內的器皿之中,變成立體的攝影裝置,用新穎的手法去解讀靜止的圖像回憶。顧錚形容他的作品「既打破照片的二維空間,同時賦予它們新的意義。」

蔡東東將收藏的照片置身玻璃箱內的器皿之中,打破照片的二維空間。

或許有人會將這種手法與二次創作相提並論,實際上,二次創作多以惡搞或戲仿為原則,而「現成影像」(Found image)則以藝術的手法賦予原有的影像嶄新的視覺詮釋。顧錚提及,國內有意識地以現成影像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並不多,因此也是首次以這種主題策劃展覽,儘管三位藝術家作品的呈現方式不盡相同,「但他們都很好地將與生活相關的影像元素融入藝術品。」

現像·集納

日期:即日至11月7日

時間:11am-7pm(星期一至六)

地址:皇后大道西189號西浦189獅語畫廊

原文見於果籽

One thought on “「二創」現成影像 賦予照片新意義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