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攝影師Robby Müller的光影色彩世界

已故荷蘭電影攝影師洛比慕勒(Robby Müller)生前掌鏡近五十部電影,在獨立電影界享負盛名,與德國新浪潮導演雲溫達斯(Wim Wenders)更合作無間。2018年7月3日,長期患有血管性認知障礙症(Vascular Dementia)的他因病離世,享年78歲。離世一周年之際,電影節發燒友(Cine Fan)最近舉辦「凝光留影——攝影大師洛比慕勒」的專輯選映,播放七套攝影作品及一部關於他的紀錄片,來回顧他的光影詩意。

洛比一生在美國、南美及歐洲各地拍攝電影,原來其早年經歷亦如此,1940年生於加勒比海鄰近委內瑞拉的荷屬庫拉索(Curacao)島嶼,及後在另一個荷蘭前殖民地印尼成長,十多歲時才跟隨家人回到荷蘭生活。在當地的Netherlands Film Academy畢業之後,他曾跟隨德國電影攝影師Gérard Vandenberg當助手,同時也是一位廣告片攝影師。

洛比擅於運用顏色,《三個藍月亮》酒店經理的紅色西裝令人印象深刻。

善用顏色及燈光 呈現人物情緒

1960年代末,洛比認識比他年輕五歲的德國導演溫達斯,當時的溫達斯還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導演,二人一見如故,洛比先是為他的短片《Alabama(2000 Light Years), 1969》作品掌鏡,多年來合作逾十部電影,包括溫達斯的大學畢業作品兼首部長片《Summer in the City, 1970》、德國公路電影三部曲以及獲得康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 《德州巴黎》(Paris, Texas, 1984)。

溫達斯憶述拍攝《美國朋友》(The American Friend, 1977)時,現場充斥着不同顏色的霓虹燈光,團隊考慮過修正這些顏色,但洛比卻堅持保留下來,反而嘗試將華美的光影,融入故事及人物的情緒之中。在《德州巴黎》裏,洛比對色彩的運用更淋漓盡致,戲中不少場景瀰漫着充滿曖昧情感的綠色燈光,映照男主角Travis的內心世界。最後Travis重遇妻子Jane時,房間裏的微暗紅色,也在在反映出他的複雜情感。

洛比善於以燈光及顏色,呈現出影片的格調。在《酒心情緣》(Barfly, 1987)中,酒鬼男主角流連在酒吧與街頭,藍色街燈與酒吧招牌的粉紅色交織在一起,準確地呈現出男主角的愛蒲與不清醒狀態。而在《三個藍月亮》(Mystery Train, 1989)裏,電影處處流露出一種落寞的冷調藍色,在貓王曾居住的孟菲斯,不同的異鄉人在這寂寥的都市,不約而同來到一間旅館,上演各自的「藍月亮」(貓王經典歌曲《Blue Moon》)故事。執導《三個藍月亮》的導演占渣木殊(Jim Jarmusch)對洛比推崇有加,稱讚其鏡頭細緻地表達出顏色與情緒的關係。

《酒心情緣》男主角身處街頭,藍色街燈與酒吧招牌的粉紅色交織在一齊,呈現出男主角的流連與不清醒狀態。

抗拒荷李活電影 喜歡自己揸機

二人志同道合的另一原因,是他們都喜歡維持在小規模製作,從而能更靈活地拍攝,在拍攝當日即興發揮靈感,洛比抗拒荷李活電影的製作,他喜歡自己操作相機,而非指揮操作員進行拍攝。多位與他合作的導演均對他十分信任,任由他去捕捉現場光影及氛圍。

洛比從來不刻意追求唯美影像,在他的畫面中並沒有花巧的事物,用最簡單的構圖來講述完整的故事。實際上,後來他與丹麥導演Lars Von Trier的合作,包括《愛情中不能承受的痛》(Breaking the Waves, 1996)及《天黑黑》(Dancer in the Dark, 2000),某程度上更推倒過往的攝影方式,後者以仿紀錄片的手搖鏡頭DV來拍攝,響應當時的Dogma 95宣言,這與電影界越趨精美的製造,可謂背道而馳。

在他看來,過份依賴畫面的美感,恍如堆砌詞藻的文章,是對電影本身的破壞,他追求的是故事,更希望觀眾投入在故事的情緒,正如他鏡頭下的顏色與燈光一樣。

「凝光留影——攝影大師洛比慕勒」

《美國朋友》
《酒心情緣》
《三個藍月亮》
《愛情中不能承受的痛》

原文見於果籽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