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兩年,居港荷蘭攝影師Marcel Heijnen先後出版《香港舖頭貓》與《香港街市貓》攝影集,因而被人冠以「貓貓攝影師」的稱號,「許多人以為我只拍攝貓,其實我也拍攝其他作品。」當年吸引他來香港從事攝影的,其實是這城中西結合的文化背景,沒想到在老店遇上了貓貓,又在車房見到了狗隻,最近還推出攝影集《香港車房犬》(Hong Kong Garage Dogs),成為一名「寵物攝影師」。
Marcel從未養過狗,反而貓咪自小陪伴他成長,可說是資深貓奴。原本身為設計師的他,九十年代初移居亞洲,先後在新加坡及香港生活,生活上都有貓咪的蹤影。2008年,他辭去全職工作,嘗試成為一名攝影師。那時候他開始創作《Residue》系列,利用玻璃的反光拍攝城市面貌,「相比起新加坡的過份整潔,我覺得香港更真實,更加上鏡(photogenic)。」三年前他重返香港,最初他尚未養貓,幸好居住的西營盤及上環一帶,許多老店街市及大街小巷,到處有貓貓蹤迹。
在歐洲及亞洲生活過,Marcel說從未見過一個城市有如此多舖頭貓,香港人大概早已習以為常,不過這樣的畫面對他而言卻相當有趣。有次他見到一隻可愛的貓咪,便順手用電話拍下,沒想到照片在社交平台上獲得很好迴響。經常在該區遊走,Marcel很快與幾隻貓咪熟稔,一隻又一隻,一間又一間,於是他慢慢越拍越多,甚至有出版商建議他出攝影集。最初拍攝時,他並沒細分舖頭貓與街市貓,後來隨着照片越來越多,才分別有了《香港舖頭貓》(Hong Kong Shop Cats)與《香港街市貓》(Hong Kong Market Cats)。
舖頭貓柔情 車房犬陽剛
當初拍攝貓咪時,曾有人問他會否拍攝狗隻,可他卻從未在店舖見過。去年《香港舖頭貓》再版,他不時要去柴灣的印刷廠,該區有許多車房,當他拍攝了第一張車房犬後,心想或者可以創作成新的系列作品。同樣地,照片再次在社交平台有很好反應,許多人留言建議他到不同地區拍攝。隨後的一年多,Marcel在筲箕灣、大角嘴、土瓜灣、錦田的車房拍攝,有時甚至要去兩三次,才能拍攝到想要的畫面。「市區的狗隻都比較友善,像新界鄉村的車房都很大,那裏的狗隻都較惡,會令人覺得有點膽怯,我通常都會保持距離,也沒有被咬過。」
如果你有留意他拍攝貓咪的作品,會發現貓咪總是藏身在店舖的不同地方,往往未能立即發現其身影,然而狗隻總是睡在地上,很容易發現。相比起身形細小的貓咪,他覺得狗狗更難拍攝,「貓通常只是坐在那裏,狗則會走來走去。」如果說貓咪是柔情的動物,那麼狗隻與車房,感覺卻陽剛得多,他邀來新加坡詩人謝淑雲(Grace Chia)寫俳句,代入狗隻心聲,令照片更有閱讀效果。Marcel十分注重畫面的環境,也很喜歡拍攝狗隻與主人的互動,令畫面更有趣味。「我想利用動物作為共同的元素,記錄香港的地道生活。」
·原文見於果籽
土瓜灣都有好多貓,除咗雜貨鋪、生果店見得多之外,紅燈山同埋附近嘅美善同道同停車場都有。有啲附近嘅人會定時定候餵同照顧佢哋,甚至帶佢哋睇醫生同領養佢哋,係幾warm。不過其實都有人打啲貓,如果有留意都會見到有啲告示話有人虐貓。希望大家留意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