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美國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(Martin Luther King, Jr.)主張用非暴力的抗爭手法爭取美國黑人平等的權益,1963年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發表著名演講“I Have a Dream”,影響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黑人權益運動,1964年他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。1968年4月4日,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聲援黑人清潔工人罷工的翌日,馬丁路德金在一間汽車旅館二樓陽台遭白人槍手殺害,終年39歲。
關於馬丁路德金的照片,通常都是他出席演講或遊行示威運動時,作為民運領袖被媒體所拍攝,真真正正幫他拍攝人像攝影的,幾乎寥寥可數,加拿大攝影師Yousuf Karsh就是其一。1961年至1962年,他在佐治亞州發起以游行示威反對種族歧視的Albany Movement,這場運動以失敗告終,也為他帶來牢獄之災。
1962年八月,當時馬丁路德金剛剛出獄,回到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,Yousuf Karsh在他小時候受洗的教堂Ebenezer Baptist Church拍攝這張照片。據攝影師回憶,當時只有很少時間去拍攝,期間有許多人過來向他表示祝賀及關心,這令他在拍攝過程中不能放鬆。最後Yousuf Karsh在教堂的一個角落拍攝,用一貫簡潔的背景加上前側光(Rembrandt Lighting),將焦點放在馬丁路德金的表情動作上。
Yousuf Karsh被譽為20世紀人像攝影大師,靠的並非他鏡頭下的名人效應,而在因為他擅長用燈光去呈現人物的輪廓層次,又善於捕捉拍攝對象的自然神態。在1967年出版的作品集《Karsh Portfolio》中他提出,每個人心中都隱藏著秘密,雖然他們極力掩飾,但總會不自覺地在眼神或短暫的神態中流露出來。能否捕捉到這個瞬間,就是攝影師成敗的關鍵。
每次拍攝前他總會閱讀很多關於拍攝人物的資料,避免先入為主,拍攝時也會提出問題,令他們盡可能放鬆,用相機去捕捉拍攝對象真正偉大的一面。我不知道當時Yousuf Karsh跟馬丁路德金說了什麼,不過從他略略微笑的表情中,可以推測他並未受之前的入獄事件所影響,稍微仰望的頭部,也象徵了他對黑人權益運動之路的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