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觀敘述者 Andreas Gursky

The Rhine II 1999 by Andreas Gursky born 1955
Rhein II

一張照片的價格可以有多高?10萬還是100萬?2011年,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,德國攝影師Andreas Gursky所拍攝的《Rhein II》(萊茵河)以433萬美金成交,超越美國著名藝術家Cindy Sherman的攝影作品,成為世上最昂貴的照片(這個紀錄在2015年被澳洲攝影師Peter Lik一幅650萬美金的美國羚羊峽谷作品《Phantom》所打破)。這張作品看上去平平無奇,視覺震撼也沒有Andreas Gursky其他作品般強烈,身價何以能比Edward WestonAnsel Adams等攝影大師的作品高幾倍呢?這當然有拍賣的因素,但Andreas Gursky獨特而宏觀的視角,自然也令他成為拍賣場上的常客。  

師出名門

1955年,Andreas Gursky生於德國東部的萊比錫(Leipzig),父親和祖父都是商業攝影師。在這種家庭氛圍下,高中畢業後服完兵役的他,來到西部城市埃森(Essen)學習攝影,畢業後他前往漢堡,希望成為一名新聞攝影師,卻遭到雜誌社拒絕。於是他轉而去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(Kunstakademie Dusseldorf)跟隨藝術家夫婦Hilla and Bernd Becher學習攝影,這所學院曾培養出德國行為藝術家Joseph Beuys和畫家Gerhard Richter等名藝術家,而Becher夫婦也是極具影響力的概念攝影藝術先鋒,他們以拍攝及紀錄工業建築而出名。1981年至1987年期間,在他們的指導下,Andreas Gursky不論是攝影技巧還是觀念,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,而且也找到了自己的創作方向,期間他還參加了一次展覽。

chicago.jpg

宏觀視角

離開學校後,Andreas Gursky的創作也繼承了Becher夫婦焦點清晰、形式嚴謹的攝影風格,他的拍攝畫面裡充滿了細節,角度非常獨特,而且長期堅持拍攝世界各地類似的主題,可見他的視野之開闊,也不難發現他事前對拍攝主題所做的研究,例如他的證券交易所系列作品就包括了新加坡、東京、芝加哥、香港、科威特等地方,儼如Becher夫婦所拍攝的建築類型學作品,既豐富了主題,又帶來互相比較的意味。這一點明顯是受到Becher夫婦的影響,而且Andreas Gursky走得更遠,他的視角更宏觀,更擅長於表現巨型畫面,以俯瞰的角度、鮮明的色彩,帶來更多的細節,每一幅攝影作品本身也非常有張力,也探討了全球化、消費主義等題材。

spare2

Andreas Gursky開始以俯瞰的角度拍攝照片,源於有次他在雪山上拍攝了一張照片,當他在工作室放大觀看時,他在白茫茫的雪山中發現了幾個登山者的身影,這讓他意識到人的視角是很不同的,而某程度上這也是一種局限性,所以後來他更喜歡以宏觀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,也開始愈來愈依賴後期製作,去實現他想呈現的視角。《Rhein II》這幅作品也是如此,作品所拍攝的地方是Andreas Gursky生活中市場經過的一個場景,照片裡的白色天空原本是一排工業建築,但他認為白色的天空更應該是萊茵河的真實面貌,更純粹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。

spare

名揚天下

1988年,Andreas Gursky離開藝術學院翌年,已在德國科隆已舉辦了人生第一個個展,時至今天他更於巴黎龐畢度中心(Centre Pompidou)、紐約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等世界最重要的藝術中心舉辦過個展,包括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(Tate Modern)在內的眾多藝術館也收藏了他的作品。這在攝影界,絕對是為數不多的例子。今天的他不只是攝影師,據維基百科介紹,他是視覺藝術家,或許更確切地說,是攝影藝術家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